手工制作面箩
2013年05月20日来源:十堰日报作者:
余光俊正在制作面箩
余光俊展示制作完成的面箩。
特约记者曹忠宏 通讯员计金莹
余光俊是郧县与河南淅川一带有名的面箩制作师傅。在前不久举行的郧县刘洞镇物资交流会上,记者遇到了余光俊和他的弟弟余光义。
余光俊从12岁就开始制作面箩。他介绍,把长短不一的薄木板弯成一圈,用竹条把尼龙网固定在圆形木板内,然后钉上钉子,安上挂绳,一个面箩就完工了。他一天能制作30多个面箩,在集市上一个面箩可卖8元钱。
郧县刘洞镇、谭山镇、白浪镇、五峰乡等乡镇每年都有物资交流会,余光俊说,他和弟弟每年都去这些乡镇 “赶会”。“我今年60岁了,弟弟今年57岁了,在我们村,只有我们哥俩掌握了手工制作面箩的技术。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,他们不学这门技术。我们老年人也是抽农闲制作面箩赚点小钱,在家里还是以种地为主。”余光俊边制作面箩边对记者说。
余光俊的弟弟余光义介绍说,面箩有大小之分,小面箩主要是用来筛选玉米粉、麦面粉等,大面箩是用来筛选高粱、芝麻、小麦、稻子等谷物。过去农村没有磨面机,面箩的用途比较广泛,家里吃的玉米面、麦面粉都是通过石磨、石碾加工,然后用面箩一遍遍筛选后食用。
随着社会的进步,机械加工逐渐替代了手工制作,如今只有少数老年人仍坚持手工制作面箩。传统手工制作面箩的工艺流程繁杂,选材考究,制作花费时间多,经济效益低,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技术,只有少数人在农闲时作为副业,以补贴家用。现在为数不多的老年制箩师都是提前制作面箩,然后到各地物资交流会上销售,这项古老的技艺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。